机械密封本身是一种要求较高的精密部件,对设计、机械加工、装配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在使用机械密封时,应分析使用机械密封的各种因素,使机械密封适用于各种泵的技术要求和使用介质要求且有充分的润滑条件,这样才能保证密封长期可靠地运转。机械密封亦称端面密封,其有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该端面在流体压力及补偿机械外弹力的作用下,依赖辅助密封的配合与另一端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从而防止流体泄漏。一、常见的渗漏现象机械密封渗漏的比例占全部维修泵的50 %以上,机械密封的运行好坏直接影响到水泵的正常运行,现总结分析如下。1.周期性渗漏(1)泵转子轴向窜动量大,辅助密封与轴的过盈量大,动环不能在轴上灵活移动。在泵翻转,动、静环磨损后,得不到补偿位移。对策:在装配机械密封时,轴的轴向窜动量应小于0.1mm ,辅助密封与轴的过盈量应适中,在保证径向密封的同时,动环装配后保证能在轴上灵活移动(把动环压向弹簧能自由地弹回来)。(2)密封面润滑油量不足引起干摩擦或拉毛密封端面。对策:油室腔内润滑油面高度应加到高于动、静环密封面。(3)转子周期
DK型多级双吸中开泵概述: DK型泵为两级水平中开式离心泵,适用于工业和城市给排水,亦可用于农业排灌。用来输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液体,被输送的介质温度为-20℃~80℃。允许最大进口压力0.6MPa。 DK型多级双吸中开泵参数范围: 流量Q 18~1368m3/h 扬程H 100~360m DK型多级双吸中开泵型号说明: 40DK130 40-吐出口口径(mm) DK-表示多级水平中开式 130-泵的扬程(m) DK型多级双吸中开泵结构型式: 泵为水平中开。泵吸入口和吐出口均位于泵中开面下方泵壳下部,水平地位于两侧与轴心线成垂直方向,检修时无须拆下电机和管路,操作十分方便。轴的支承有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的除100DK230和250DK240型泵为稀油润滑外其余均为油脂润滑,250DK360型泵为滑动轴承稀油强制循环润滑(配有稀油站)。泵轴封可为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 DK型多级双吸中开泵旋转方向: 从电机端看,250DK240,250D
当多级离心泵不能正常运转出现故障需要拆卸检修时,请由专业人员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查阅制造厂的说明书,看看有哪些特殊的地方需要注意。一、多级离心泵解体1、拆止推轴承前应利用百分表测量出平衡盘间隙,并做好记录;2、多级泵解体时必须将各零件按原装配顺序做好记号,以免回装时混乱、装错;3、不便于做记号的小件(比如键)可与同级的叶轮或导叶(中段)等放在一起。4、解体时可直观感觉一下是否有不正常的零件,比如配合松动等。二、多级离心泵 零件检修1、目测各零件表面是否正常,各配合面必须无磕碰划伤、无锈蚀等;2、用量具实测关键配合部位公差是否合格;3、量叶轮密封环、壳体密封环、导叶密封环、级间轴套等处的间隙是否在允差范围内,磨损过大的需要更换;4、检查轴承是否完好;5、所有密封圈、密封垫最好都换新的。三、多级离心泵 回装1、先将转子装好,重新进行动平衡试验;2、按拆泵的相反顺序回装各零件,回装时注意再次量各密封环处间隙值,确保无误;3、装平衡盘之前应测量转子总串
一、不锈钢多级泵的使用1、开机前的准备水泵开机前,操作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工作,以确保水泵的安全运行。1)用手慢慢转动联轴器或带轮,观察水泵转动是否灵活、平稳,泵内有无杂物碰撞声,轴承运转是否正常,带松紧是否合适等。
自吸泵原理采用独特的专利叶轮及分离盘强制气液分离而完成吸气过程。其外形、体积、重量、效率与管道泵相似。立式自吸泵不需要底阀、真空阀、气体分离器等辅助设备。正常生产启动时无需灌液,具有很强的自吸能力,可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液下泵(低位液体输送泵),可作循环泵、槽车输送泵、自吸管道泵、机动用泵等用途。离心泵:离心泵在输送液体时,当液位低于时,便需要灌泵才能出水。为此需在泵进口处安装底阀。时间一长,底阀被腐蚀或被卡位,就需要进行调换或修理,因此使用很不方便。潜水泵:潜水泵一般用于输送清水、河水,而用于酸碱等腐蚀液体输送情况下则易发生马达腐蚀,漏电现象,很不安全。泵被垃圾堵塞时必须把泵拉上才能清理,很不方便,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液下泵:液下泵解决了低位输送的问题。但由于采用了长轴,加之叶轮有不平衡的径向力,整个轴又为悬臂结构,因此转动时在叶轮端造成了很大的挠度。轴越长,挠度越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轴上安装有轴承。但由于整根轴为挠性轴,轴承不断受到单边磨损,磨损量较大,轴承晃动剧烈,磨损速度加快,因此液下泵损坏频率较高。并且轴不宜做得过长,一
由于潜水排污泵工作时环境与时间的因素影响,不免会产生某些故障,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我们必须及时找出原因和排除潜水泵故障。一、潜水排污泵不出水或流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及排除方法:1、水泵安装高度过高,使得叶轮浸没深度不够,导致水泵出水量下降。(控制水泵安装标高的允许偏差,不可随意扩大)2、水泵转向相反。(水泵试运转前先空转电动机,核对转向使之与水泵一致。使用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应检查电源相序是否改变)3、出水阀门不能打开。(检查阀门,并经常对阀门进行维护)4、出水管路不畅通或叶轮被堵。(清理管路及叶轮的堵塞物,经常打捞蓄水池内杂物)5、水泵下端耐磨圈磨损严重或被杂物堵塞。(更换下端耐磨圈,清理杂物)6、抽送液体密度过大或粘度过高。(重新配备相匹配的泵类)7、叶轮脱落或损坏。(重新安装或更换)8、多台水泵共用管路输出时,没有安装单向阀门或单向阀门密封不严。(安装单向阀门和更换单向阀门密封)二、潜水排污泵运转有异常振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及排除方法:1、水泵底座地脚螺栓未拧紧或松动。(均匀拧紧所有地脚螺栓)
1、弹簧压缩量越大密封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弹簧压缩量过大,可导致摩擦副急剧磨损,瞬间烧损;过度的压缩使弹簧失去调节动环端面的能力,导致密封失效。2、动环密封图越紧越好。其实动环密封圈过紧有害无益。一是加剧密封圈与轴套间的磨损,过早泄漏;二是增大了动环轴向调整、移动的阻力,在工况变化频繁时无法适时进行调整;三是弹簧过度疲劳易损坏;四是使动环密封圈变形,影响密封效果。3、静环密封圈越紧越好。静环密封圈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相对较紧密封效果会好些,但过紧也是有害的。一是引起静环密封因过度变形,影响密封效果;二是静环材质以石墨居多,一般较脆,过度受力极易引起碎裂;三是安装、拆卸困难,极易损坏静环。4、多级泵叶轮锁母越紧越好。机械密封泄漏中,轴套与轴之间的泄漏(轴间泄漏)是比较常见的。一般认为,轴间泄漏就是叶轮锁母没锁紧,其实导致轴间泄漏的因素较多,如轴间垫失效,偏移,轴间内有杂质,轴与轴套配合处有较大的形位误差,接触面破坏,轴上各部件间有间隙,轴头螺纹过长等都会导致轴间泄漏。锁母锁紧过度只会导致轴间垫过早失效,相反适度锁紧锁母,使轴间垫始终保持一定的压缩弹性,在运转中锁母会
卧式多级离心泵调试急校正安装方法1)标高调整测量处与标高基准点(俗称零点)的相对高差(正值或负值)称该处的标高。标高分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绝对标高是以海平面为基准零点,与海平面的高度差值,称为绝对标高;相对标高是把某标高基准点当为零点,与该基准点的高度差值称为相对标高值。工程中主要用相对标高,习惯上称标高。卧式多级离心泵标高的调整是为了便于泵体与管线的连接,一般情况下,其标高以泵轴心线为测t点,以泵基础上标定的基础标高作为测量基准,用液位连通器测量。对于要求较严的泵,其标高调整是用水准仪测量。2)初找水平度卧式多级离心泵初找水平度可在找标高后进行,也可同时进行,它是通过调整临时垫铁的高低来调整其水平度。离心泵的水平度调整应用精度为0. 02mm/m的水平仪或精度为0. 05mm/m的水平仪,放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上或泵轴上进行测量。水平剖分式的泵,则可将水平仪放在水平中分面上或泵轴和进出口法兰面上进行测量。卧式多级离心泵水平度允许偏差:对于整体安装的泵,纵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1000,横向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1000;对于解体安装的泵纵向
耐磨多级泵使用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因为做好使用前的准备对它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都是很重要的。使用前的准备重要分为启动前的检查和、充水和暖泵(相当我们运动前的热身一样)。1.启动前检查润滑油的名称、型号、主要性能和加注数量是否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轴承润滑系统、密封系统和冷却系统是否完好,轴承的油路、水路是否畅通;盘动泵的转子1~2转,检查转子是否有摩擦或卡住现象;在联轴器附近或皮带防护装置等处,是否有妨碍转动的杂物;泵、轴承座、电动机的基础地脚螺栓是否松动;泵工作系统的阀门或附属装置均应处于泵运转时负荷最小的位置,应关闭出口调节阀;点动泵,看其叶轮转向是否与设计转向一致,若不一致,必需使叶轮完全停止转动后,调整电动机接线后,方可再启动。2.充水耐磨多级泵在启动以前,泵壳和吸水管内必须先充满水,这是因为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泵吸人口真空无法形成和保持。3.暖泵输送高温液体的泵,如电厂的锅炉给水泵,在启动前必须先暖泵。这是因为给水泵在启动时,高温给水流过泵内,使泵体温度从常温很快升高到100~200℃,这会引起泵内外和各部件之间的温差,若
卧式多级泵叶轮静平衡卧式多级泵转子的平衡是由其上的各个部件(包括轴、叶轮、轴套、平衡盘等) 的质量平衡来达到的,因此新叶轮都要进行静平衡的测量。测量的方法是:1. 1 显著静不平衡(1) 叶轮装在假轴上,放在已调好水平的静平衡试验台上,试验台上有两条小铁道,假轴可以在小铁道上自由滚动。(2) 记下叶轮偏重的一侧。如果叶轮质量不平衡,较重的一处总是自动地转到下方。在偏重的对方(即较轻的一方) 加重块,直到叶轮在任何位置都有能停止为止。(3) 称出重块的重量,这就是显著静不平衡量。卧式多级泵叶轮上没有安置平衡重块的位置,因此通常不是在叶轮较轻一侧加重块,而是在较重一侧减重量。减重量时,可用铣床进行铣削,铣削的深度不要超过叶轮盖板厚度的1/3。如铣削位置与测量时加重块位置不相同可以进行如下换算:P1 = P( r/r1 )式中P1 —铣削重量;r1 —铣削处的半径;P —测量时加重块重量;r —测量时加重块半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专为此设计了一套工装夹具。使之能在车床上进行去重处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