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若在离心泵启动前没向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由于空气密度低,叶轮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叶轮中心区不足以形成吸入贮槽内液体的低压,因而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这表明离心泵无自吸能力,此现象称为气缚。吸入管路安装单向底阀是为了防止启动前灌入泵壳内的液体从壳内流出。空气从吸入管道进到泵壳中都会造成气缚。 三)离心泵的叶轮和其它部件 1.离心泵的叶轮 叶轮是离心泵的关键部件。 (1)按其机械结构可分为闭式、半闭式和开式三种。闭式叶轮适用于输送清洁液体;半闭式和开式叶轮适用于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悬浮液,这类泵的效率低。 闭式和半闭式叶轮在运转时,离开叶轮的一部分高压液体可漏入叶轮与泵壳之间的空腔中,因叶轮前侧液体吸入口处压强低,故液体作用于叶轮前、后侧的压力不等,便产生了指向叶轮吸入口侧的轴向推力。该力推动叶轮向吸入口侧移动,引起叶轮和泵壳接触处的摩损,严重时造成泵的振动,破坏泵的正常操作。在叶轮后盖板上钻若干个小孔,可减少叶轮两侧的压力差,从而减轻了轴向推力的不利影响,但同时也降低了泵的效率。这些小孔称
离心泵工作原理 离心泵在化工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这是由于其具有性能适用范围广(包括流量、压头及对介质性质的适应性)、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流量均匀、故障少、寿命长、购置费和操作费均较低等突出优点。因而,本章将离心泵作为流体力学原理应用的典型实例加以重点介绍。 一.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讨论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要紧紧扣住将动能有效转化为静压能这个主题来展开。 (一)离心泵的基本结构 离心泵的基本部件是高速旋转的叶轮和固定的蜗牛形泵壳。具有若干个(通常为4~12个)后弯叶片的叶轮紧固于泵轴上,并随泵轴由电机驱动作高速旋转。叶轮是直接对泵内液体做功的部件,为离心泵的供能装置。泵壳中央的吸入口与吸入管路相连接,吸入管路的底部装有单向底阀。泵壳侧旁的排出口与装有调节阀门的排出管路相连接。 (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当离心泵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一起作高速旋转运动,迫使预先充灌在叶片间液体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自叶轮中心向外周作径向运动。液体在流经叶轮的运动过程获得了能量,静压能增高,流速增大。当
离心泵 离心泵是靠叶轮搅动流体旋转的离心力产生压力,输送流体。 在选用离心泵时,要确定泵的用途和性能并选择泵型。这种选择首先得从选择泵的种类和形式开始,那么以什么原则来选泵呢?依据又是什么? 一 、 泵选型原则 1、使所选泵的型式和性能符合装置流量、扬程、压力、温度、汽蚀流量、吸程等工艺参数的要求。 2、机械方面可靠性高、噪声低、振动小 3、经济上要综合考虑到设备费、运转费、维修费和管理费的总成本最低。 4、离心泵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大、结构简单、输液无脉动、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因此除以下情况外,应尽可能选用离心泵: 有计量要求时,选用计量泵 扬程要求很高,流量很小且无合适小流量高扬程离心泵可选用时,可选用往复泵,如汽蚀要求不高时也可选用旋涡泵。 扬程很低,流量很大时,可选用轴流泵和混流泵。 介质粘度较大(大于650~1000mm2/s)时,可考虑选用转子泵或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 介质含气量75%,流量较小且粘度小于37。4mm2/s时,可选
150S50型中开泵,其额定参数为Q=160m?/h,H=50m,NPSHr=3.9m,该泵用在衡阳钢管厂的一个车间做除尘系统的供水,该泵倒灌高度为1m左右。该150S50中开泵在开机10秒钟左右后,泵内出现“啪啪啪”的声音,并伴有振动。出现上述原因分析:如果该泵运行在额定参数附近,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发生汽蚀,因为该泵的必须汽蚀余量为3.9m,进水管路长2m左右,只有一个闸阀(全开),应该可以吸上5m左右,而该泵还有1m左右的倒灌。后来检查发现除尘系统所需的水量很小,总共只有十几个喷头,总流量大约只有30~40m?/h,远远偏小流量运行,根据泵的性能曲线可以看出,额定流量点附近泵的汽蚀余量最低,偏离额定点,泵的汽蚀余量均会升高,偏离得越多,上升的越快。该泵就是运行点远离额定点,造成泵的汽蚀余量急剧上升,从而使泵产生汽蚀。解决方法:从泵的出口开一个“T”型口,让一部分水回流到进水池。该办法虽然解决了泵的汽蚀问题,但造成能源浪费,最好的办法是换一台性能参数符合上述要求的泵,这样才能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的时代要求。
山东某公司于2013年采购我公司五台300S90A中开离心泵,配置208KW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其中一台机组不能正常工作,经常出现开机跳闸现象,最长运行时间不超过8分钟。该公司设备负责人员无法解决此问题,联系到我公司,我公司派技术人员前往查看,检查泵,盘车灵活;而且没跳闸时电机工作电流正常(450A,额定电流503A)。该用户出水管道直径为400mm,300S90A出口直径为200mm,两个过流面积为4:1,阀门全开时电流450-460A,出口压力为4-5共计(标定压力为7.5公斤)。解决方法:将电机、水泵更换后,仍开机跳闸;将电控柜软启动主板,热继电器更换,仍然跳闸。最后分析是电流互感器局部短路造成跳闸,更换互感器后,水泵就工作正常了
1、水泵和管道不相匹配,“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水泵处于“大流量、低效率、高功耗”?的不利工况运行;2、对复杂系统,水泵并联或串联运行配置不合理,增加水送能耗;3、管路因设计、施工或运行原因导致局部阻力偏高的不正常现象,增加了水送能耗;4、回路漏渗、水流旁通,增加无效流量,增加水泵能耗;5、系统回路阻力严重不平衡,增加主机能耗和水泵能耗;6、水泵质量偏差,效率偏低,增加能耗。水泵运行能耗高的解决方案:1、尽量缩短水泵管路;不用“高射炮”式出水管口。因为这种出水管增加能耗。2、同时要使水泵出水口正对水池;3、尽量加大出水管直径;及时清除管道内的堵塞物。异物留在进水管、叶轮或导流壳流道内,都将使出水量减少;4、尽量采用联轴器直接传动,这是因为联轴器直接传动比皮带传动效率高;5、在保证进水清洁的前提下,可去掉滤网;6、要对水泵的各密封部位仔细检查,防止水泵进气。若水泵进了空气,出水量会明显减少;
自吸泵吸水的原理是在自吸泵起动以后(参见自吸泵吸水的原理图),靠快速旋转的自吸泵叶轮使自吸泵内的液体呈旋涡状的流动,将自吸泵的叶轮人口处的空气卷入到泵腔,与水液混合形成泡沫状的气液混合液。
按主要工作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来分类,第一类是叶片式泵,靠转动的叶轮,以离心力或推动力进行工作,如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第二类是容积式泵,靠活塞、柱塞的容积的交替变化进行工作,如拉杆泵,三联泵等;第三类是特殊类型泵,如水锤泵等
水泵的流量是指水泵在一定的时间内所抽出来的液体的体积,通常用字母Q表示流量,水泵的流量单位有m3/s(立方/秒)、L/S(升/秒),或M3/h(立方/小时)。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3/s=1000L/s=3600m3/h。水泵出厂时标牌上所表示的流量是这台水泵的额定流量,也就是流量的中间值,该水泵在这个流量数据下工作效率最高的,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偏离了这个流量工作,那么水泵的效率都会大大降低,如果偏离太多还会导致电机烧毁的现象出现,例如一台管道离心泵的额定流量是100m3/h,在实际使用中水泵的流量最好是控制在这个数据使用,如果水泵的流量超过120m3/h小时运行时应该特别注意电机电流是不是已经超出泵铭牌上所标示的电流数据,如果超流运行这时应该依靠水泵出口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水泵的流量在额定流量范围内运行,为了节省能源,降低使用成本,应尽量让水泵的流量在设计流量工况点下运行。